如何制作鸟卵干制标本?
未孵过或新孵不久的卵,其蛋壳上所钻的孔不必太大,内容物很易取出。对已出现早期胚胎的蛋,应钻较大的孔,以能伸入小钩等工具将胚胎支解、取出为度。处于孵化后期、雏体已很大的卵,一般不宜再制作标本;如果它是属于稀缺种类,那末力争留下能用的材料:在钻孔之后,用镊子小心地扩大孔径,直到超过小雏的头部,然后用镊子取出小雏。孔径若小于头径,多半要造成蛋壳破裂。
适宜制成标本的鸟卵,当钻孔后,先用细镊子剥去孔洞处所露出的蛋壳内膜,以使所钻的孔畅通。然后左手拿卵,使孔朝下,右手持以弯玻璃管制成的吹卵器,对准孔的内侧面用嘴吹气,迫使卵的内容物流出。再不时以吹卵器从杯内吸取清水,反复吹入卵内并摇晃清洗3~4次,直到干净。清洗工作非常重要,这是制作精良标本的关键。一个清洁的蛋壳几乎清澈如玉、色泽鲜艳,象矿物标本那样历久不变质;而清洗不彻底、蛋壳内残留着蛋黄和蛋清,不仅使该处卵壳变色,而且由于残留物的干缩,造成蛋壳局部龟裂,难于永久保存,也失去研究的价值。此外,一般不要用水刷洗蛋壳,特别是那些卵壳表面不具光泽的蛋,以免将色彩拭去。
及时处理后的鸟卵标本,要放在器皿内使之全部干燥,然后再裹以棉花收藏。水渍未干,千万不要包藏起来,因为卵壳内所残余的水中,多少含有一些蛋白质,若与包裹它的棉花沾连并干涸之后,很不容易剥离,有时常因此而造成小孔周围的蛋壳破碎。
将从野外带回的、已经处理好的鸟巢和鸟卵标本,去掉外包的棉花,依次使所钻的孔朝下,放入大小适宜的硬纸盒内,盒外贴上标签,注明编号、种名、采集日期和地点,放入标本柜中保存或陈列。在野外所记录和测量的种种有关材料的卡片,,也相应在编上编号,另行入档保存。
作陈列用的标本盒,常在顶盖镶以玻璃,以利于观察。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照射,长期日照会使蛋壳褪色,因此标本室需要装上窗帘。